五五世纪-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4-05-02

五五世纪

电子榨菜:不止是场景消费下 的娱乐需求******

  被网友评价为2022年度最“下饭”的网剧《卿卿日常》

  赵丽瑾

  支起手机、解锁屏幕 ,追剧集综艺纪录片 ,刷各类短视频 ,正在成为很多人用餐时 的新姿势 。这类在吃饭时观看的视频节目 、收听的有声书等,因为像榨菜一样被赋予“下饭”的功能,被称为“电子榨菜”。

  虽然命名已经明确站在批评 的立场,释放出多“食”无益的信号,但对于很多人来说 ,已经习惯了“电子榨菜”带来的快乐 ,甚至成了一种吃饭仪式,“挑选电子榨菜1小时 ,把饭吃完5分钟”。“电子榨菜”除指向一种用餐场景下的娱乐需求,还代表了网络时代文艺作品和娱乐产品的特征,更是用户文化和社会心理变化的结果。

  “电子榨菜”是网络文艺作品与用餐娱乐诉求高度适配 的结果

  “电子榨菜”没有统一标准 ,主要看用户需求,而轻松治愈的内容 ,尤其易于被用户选作“电子榨菜” 。

  被网友评价为2022年度最“下饭”的网剧《卿卿日常》,可以算是“鲜香脆爽”的大众口味 ,故事没有再现清宫戏 、古装宫斗 、夺嫡 的“名场面” ,而 是跳脱“雌竞”主题,围绕女性互助建构故事 ,加上甜宠情节,以三句一个包袱五句一个梗的密集笑点 ,营造了剧集内的恬淡生活,也让观看者体会到松弛快乐和闲适感。

  有很多“电子榨菜”都是老作品。根据网友分享 的清单来看 ,《武林外传》《蜡笔小新》《后宫·甄嬛传》《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老友记》《请回答1988》《琅琊榜》等剧情类电视剧、情景喜剧、动画短剧和美食类纪录片等颇受欢迎 。《甄嬛传》开播11年间 ,观众已经从初级的看剧情、找穿帮镜头 ,到解读后宫娘娘们 的话外之音 ,再到分析剧情以外 的人物和情节,如今还出现了一批听到一句台词立刻能接下一句 的“甄嬛传十级学者”“甄学家” 。反复观看 的用户不再停留于宫斗 ,对剧集烂熟于心 ,可以做到随时轻松接入的观看状态 。

  广义的“电子榨菜”,曾包括抖音 、快手、B站等平台 的短视频 、微短剧 ,研究者批评其叙事手法碎片化 、主题表达简单化、内容质量肤浅化等问题 。确实,短视频、微短剧在故事叙事 、人物塑造 、时空容量等方面 的连贯性、复杂性 ,与剧集 、综艺 、纪录片有一定差距 ,观看 的体验也有差别。同时 ,吃饭时刷短视频、微短剧需要频繁选择和切换 ,或者被动接受算法推荐 ,也会影响观看沉浸 ,降低娱乐快感 。因此 ,“电子榨菜”不仅要具备轻松治愈 的内容 ,匹配简单易得 的操作 ,才能满足用户 的娱乐体验需求。

  与剧集不同 ,美食纪录片直接把美味诱惑 的氛围拉满 。《舌尖上 的中国》《风味人间》画面极致精美,观看中很容易被背景音乐带入吃饭场景 。《人生一串》中烧烤 的烟火味 ,《小海鲜》中海的鲜味,《寻味顺德》《新疆味道》《老广 的味道》中各地的滋味是真“下饭” 。《早餐中国》索性带出店名,让观看与品尝只差一个“打卡”的距离。即使寡淡 的生活和食物 ,在各种美食纪录片 的视听感染中 ,总会触发舌尖的兴奋和肠胃渴望 。

  “电子榨菜”代表了新场景下 ,用户对文艺作品娱乐功能和消费形式的创造和延伸。《卿卿日常》等作品 的创作者并不拒绝“电子榨菜” 的定位 ,在一个用户需求主导和影响文艺作品、娱乐产品内容生产的语境下 ,作品与用户是互为成就 、深刻影响 的 。未来多场景下媒介发展 的新需求 ,可能激发网络文艺发展更多契机。

  “电子榨菜”是人们在虚拟空间寻求“精神按摩” 的尝试

  与人们日常随时随地刷手机不同 ,用餐时间和地点相对稳定 ,“电子榨菜”比其他碎片化观看更容易专注沉浸 ,同时获取成本低,从内容到时间都无需额外支付 ,就能在日常工作生活 的夹缝中加速获得快乐。有人用“电子榨菜”消磨独自用餐 的“孤独”,也有人架起屏幕昭告天下“请勿打扰” ,保护一人份的自在;无论看什么、听什么下饭,人们都意图在虚拟 的屏幕中暂时寻找一块舒适的情绪环境 ,或者自由地掌控一小段时间 ,将现实固定拥挤 的时空,在心理层面上想象性地拓展 。

  闲暇时光的娱乐无可厚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 是一切事物环绕 的中心 ,并把休闲看成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国文字“休”被解释为吉庆 、欢乐 、美善、福禄 ,“倚木而休”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的敬畏 。“闲”常被引申为道德 、法度,通“娴” ,有思想纯洁与安宁的意思 。只是在当代竞争社会,追求绩效让人们深感时间紧迫 。因此 ,很多人无法在几十分钟的用餐时间“无所事事” ,加速娱乐或获取信息 ,成了某种兼顾和平衡 的选择 。

  不过,屏幕把“电子榨菜”与先贤哲人所思考 的闲暇 、休闲区分开来。触屏观看可以自由选择内容,并可以使用智能按键解决观看过程中的个性化诉求,大多数功能体现出高效性、便捷化 ,例如倍速 、跳过片头广告等选项 ,大大简化了“电子榨菜”的播放和观看过程。这般操作下来 ,一顿饭的功夫 ,即使较长 的剧集、综艺、纪录片 ,刷完也不 是问题 ,吃饭娱乐两不误。只不过长此以往 ,人们可能逐渐失去了对完整文艺作品的耐心,以“小帅和小美”为代表的“三分钟看电影”“五分钟追剧”泛滥全网 ,不仅压缩了影视作品时长 ,同时暴力拆解情节人物 ,通过降低理解难度 的方式 ,迎合用户高效休闲 、加速娱乐的趋势。可见,人们在用“电子榨菜”调味加料调节食欲的时候 ,要提防别被“电子榨菜”彻底更改了口味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人们依赖技术体验感知世界 ,已然成为一种媒介未来发展 的趋势。作为数字原住民,“Z世代” 的成长伴随互联网媒介 的迅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是生活标配 。近年频繁 的线上社交 、学习和工作 ,使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虚拟世界中体验情绪 、补偿心理 。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几乎成为身体不可分割的部分 ,被看作游离于身体之外 的第六种感觉器官 。人们愿意并能够将情感体验、情绪价值等需求转向虚拟世界 ,随时筑起个体精神世界 的虚拟空间 ,以此抵消物理空间对人精神 的强占关系 。当移动互联网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深度介入人们日常生活 ,加之新冠疫情等因素 ,加快了人类身体演化为“自然肉身科技赋能”的新形态 ,有研究者提出人类已经是一种初级“赛博格” 。人类原本依赖身体感官体验世界、认知世界,未来感知外部世界的渠道将逐渐深度依赖技术手段,同时人们也开始习惯技术赋能所带来 的存在体验 。

  在“元宇宙”概念对于未来媒介的构想中 ,提出以虚拟空间 的建构和技术身体 的发展 ,拓展有限的现实空间,增强人类 的生命体验,补偿现实 的有限性和匮乏。“电子榨菜”虽是小菜一碟 ,远非科技的饕餮盛宴,但 是戴上耳机 ,点击播放键 ,人们在视觉和听觉带动下进入故事虚构世界和技术虚拟空间 ,躲避复杂 的现实人际关系,遗忘繁重 的工作和压力 ,以知觉沉浸对抗现实压迫 ,通过“精神按摩”寻找心理舒适空间 。

  但不得不承认 ,“电子榨菜”也是人类高度依赖网络媒介 ,并在各种场景深陷其中的结果。当越来越多 的人即使面对面进餐,也各执一部手机逃离现实 ,并导致吃饭时间延长 ,工作思维和注意力难以集中 ,则意味着新 的对人精神 的强占关系正在形成 ,需引起足够的警惕和反思 。毕竟,真正的文艺作品 ,应该有助于人们精神境界的阔达和情感 的自由 。

  (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哈尔滨志愿者为重点人群上门问诊******

  “高压130 ,低压70,奶奶 ,您疑似患新冠 的症状都是血压高带来 的 ,您身体好着呢 ,别乱想,按时吃药,好好睡觉 ,养好身体 。就算真得了,咱也能治好。”日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防疫志愿者陈静来到南岗区奋斗路街道分部社区王奶奶家 ,在她吃完降压药3个小时后,再次给她量了血压,为她疏解心理负担 。

  王奶奶今年90岁了,看电视新闻上讲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加之这两天上不来气,伴有头晕、发胀,总感觉自己也“中招”了,吃不香 、睡不着,心里特别恐慌。

  “不确定是不 是真阳了,大冬天去医院折腾不说 ,还容易感染 。”王奶奶家人想到前几天小区微信群里发布的电话,有志愿者可以答疑解惑、上门问诊 ,便联系社区说明了情况。

  陈静 是哈尔滨一家民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前段时间看到市里招募防疫志愿者,第一时间报了名 。她利用休息时间和元旦假期给社区居民指导患病后如何用药和恢复期调理,为重点人群提供上门问诊服务 。“最近几天,像王奶奶一样 的‘幻阳’老年人特别多,而且很多都 是卧床有基础病 的 ,去医院很不便。不去医院吧 ,老人又一直不放心,我们看过之后,老人和家人就彻底放心了。”陈静说 。

  为协同做好疫情政策宣传、健康教育、感染者居家治疗管理、购药送药和服务保障等工作 ,2022年12月19日,哈尔滨市面向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各界服务团体和广大市民招募防疫志愿者 。目前已有2000余名志愿者就近就便参与 ,协助做好居家隔离人员和老、弱 、残 、孕等重点人群联系就医求药和药品生活物资代送 ,加入社区、村屯网格群开展线上医疗咨询 ,到定点医院协助开展医疗救治 、预检分诊、医疗秩序维护,协助开展疫苗接种点秩序维护和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张士英)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